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錯不在華淡小,是個人問題。


   錯不在華淡小,是個人問題。
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會產生好感,其中原因是兩人在很多事情上,都擁有同感,共識。
迦瑪這個人,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也有人很討厭。
迦瑪說,很多華小生因成績不好以及語言能力不強,很難融入這社會,都跑去從事違法的盜版光碟工作了。
他還說,今天很多印裔族群生活在社會低下階層,是因為他們畢業自淡米爾小學。
他聲稱,華人不能如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般,成為馬來西亞首相,也是基於大馬沒有共同溝通的語言,不如美國般的統一環境所致。
此話一出,馬上引起各界連珠炮轟,尤以華團領袖反應最為熱烈。
華小生,對迦瑪沒有好感,因為在華小課題上沒有同感,也不習慣他自以為是的發表偉論作風,更討厭他如此形容華淡小學生。
華小生向來被灌輸的是謙虛有禮的優良品德,對于那些高傲,作風高調的人士,都不會有親切感。
但后來想了想,再想想,迦瑪講的,確實可以反映在少數人身上。
不談淡小生,祇談華小生。確實有華小生在小學畢業后沒再繼續念中學,他們確實除了華語及方言,都不會英語及國語。
他們不懂得官方信函寫“什東東”,但是,若要他們講兩三句巫英文,就不是問題。
當然,無論是華巫印,都有成績很好,精通多種語文的,也有成績不好,除了母語以外,其他語文都不行。
事實上,有大多數的華小生,在上中學后,都會明白國英文的重要性,國英不好的學生,都爭相去補習,補到好為止。
他們知道過去六年都在念華文,自己必須加把勁把國語搞好,以便在所有以馬來文書寫的試卷中考到好成績。
教育是華小生的一切生活目標,從小家長就灌輸“不把書讀好,長大做牛”思想,所以即便國英不比母語好,但總不能差。
就因為不差,華小生普遍上都可用不很順暢,但卻聽得明白的馬來文及英文跟各族溝通。
同時也有不少努力的華小生能把國英文說成像母語般流利,三語精通外,還加上數種方言,成為世界的佳話。
坦白說,如此的語言精英,並不是所有華小生都是。
祇能說,迦瑪不是很懂華小學生。無法融入社會,是跟從小出生在不同家庭及文化背景有關,也屬個人問題。
很多獨中生,在畢業后在外國求學,英文說得像美或英國人般。華裔散佈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這不是最容易融入社會的證明嗎?
即使沒同感,本來對迦瑪並不反感,反而覺得應該給予言論自由的發揮平台,不同人可以有不同想法,把心裡所想講出來,並沒問題。
至到在網絡媒體上,看到迦瑪的道歉文告。當時第一個想法是:為什麼要道歉? 
瞭解后得知,原來是對本身未經核實就指教育部副部長魏家祥未送未送孩子去華小一事,對當事人造成了傷害,向魏道歉。
這是應該的,講了不對的事情,就應道歉。
同時他也對關於狗屁教學方式一詞,表示收回,向董教總至以真誠的道歉。
但是,他在文告中,沒再提及反對多源流教育制度的立場。他是不想風波越演越烈,所以不再提,還是改變了有關想法?
他道歉后,風波暫時平息。
堅持本身的原有立場,都是對的做法,無論是否贏得認同,始終都會獲得尊重。
大馬福聯青總團長翁隆秋說,迦瑪不能仗著時評人的身份、爭取新聞言論自由的形象胡言亂語。這是對的。言論自由也是對的。
人民要在談言論自由的同時,又不要胡言亂語,都是大家所要深入研究的。
大馬這個國家,需要的是客觀有學問的時評人,並不是為了出名,立場朝令夕改的沒有水準評論者。
迦瑪的言論,錯在不應僅比喻華印,同樣的語文掌握問題,也發生在其他族群上,並幹下非法行為。
錯的不是華小及語言掌握,而是個人問題,這跟個人道德及志氣的有直接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