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很多人都不清楚联邦宪法内容

 首相昨天提醒各族人民,無論是土著或非土著,都不能質疑闡明馬來人地位和非土著權益的聯邦憲法(社會契約)內容。

目前的問題是,很多人,包華巫印裔的平民百姓都不清楚聯邦憲法的內容,更不懂有關條例對本身的日常生活有重大的關係。

聯邦憲法並不為個人或個別國家領導人所制定,當然,有關條例不應因為國家領導人的更迭而有改變,不過卻可以在代表各族的政黨達致共識下,根據時代的變化作出檢討。

政府應該以重點方式,制定簡單易明的聯邦憲法官方指南或手冊,以時刻提醒人民,以國民全團為前提,來遵守有關條例,提高人民的公民意識。

首相兼巫統主席拿督斯裡納吉說,公民權與馬來人特權最近成為一項爭議,惟憲法已闡明保障各族利益,即使擁有三分之二大多數國會議席,若無法獲得馬來統治者委員會御准,也無法修改憲法任何條款。

但是,根據大馬律師公會日前推介的「我的憲法」人民手冊,則指《憲法》可以被修改,其實我國的憲法已多次被修改。《憲法》第159條闡明,一般上《憲法》可被修改,不過《憲法》修正法案必須獲得國會兩院(上議院和下議院)各自不少於三分二的多數議員通過才行。

國家領導人對任何政策及條例的解釋,都可能跟最初的政策及條例本身有些出入,而且社會上也會有不同組織對有關條例及政策有各別詮釋。

為了避免引起混淆及讓人民掌握最全面的聯邦憲法內容,政府有必要探討制定官方網頁或指南,教育人民,以免有關條例遭濫用或引起不必要的爭議。

無論是國家歷史,聯邦憲法內容都不能因為國家領導層的更迭而改變,人民所接收到的資訊皆必須是事實。

在這裡跟大家分享,由大馬律師公會推出的「我的憲法」人民手冊內容網址,可供人民參考,即www.perlembagaanku.com/2010/10/the-rakyat-guides-1-mandarin/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調查?還要查幾久?

  


    種族主義及民生問題必須徹底解決。
拿著一份中文報章,把馬華代表大會新聞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對其中兩句話,印象深刻,第一個讓我笑出聲來,另一個讓我不由自主搖了下頭。
馬華總會長蔡細歷促請各黨員,拋開個人恩怨,團結一致,面對來屆大選。
蔡總苦口婆心問中央代表是否能夠做到團結,台下祇有零星回應,他為自己打圓場說:"這麼小聲,好像很不甘願的樣子。”
首相納吉指出,大馬華人不應被視為外來者;政府並沒縱容種族主義的言論,但政府在採取行動前,必須先展開調查。
首相說,國陣給予馬華更大空間。馬華也做到高調問政,無官一身輕的蔡總會長,敢敢當著首相的面前,清楚表達立場,要求及看法。
整個代表大會,完全沒有提到華社在近年來一直關心的數項民主問題。
包括:雪蘭莪萬撓新村高壓電纜的風波,彭亨武吉公滿山埃採金課題及漁民面對印尼海盜勒索及騷擾的問題。
種族性言論,大家都關心,但是,首相的一句:必須展開適當調查,讓無數抱著期待心情的人留下遺憾。
首相應該不會不知道,最引人注目的"回中國論”事件已發生了長達兩個月。馬華的要求已傳達了,幾時才會有答案?
令人感到可笑的是,華裔在大馬的地位,至今仍會成為討論課題。
當報章以:首相:”忠誠公民,大馬華人非外來者”,作為頭條報導標題時,讀者會有什麼感受?
華裔不會對如此的安撫感到開心及安心,祇會感覺不是滋味。
種族性言論已劃下了多道傷痕,政府在採取補救工作外,也必須正視人民面對的切身民生問題。
國陣政府在面對各種人民的訴求及問題時,必須展現出更勇敢的做法,否則政府宣佈的各種政策及理念,僅會再次淪為口號而已。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董教總不必原諒迦瑪




董教總不必原諒迦瑪;迦瑪也不必收回單元源流教育和思維。
教總主席王超群說,除非988電台前主持人迦瑪承認本身主張的單元源流教育和思維是錯誤的,否則教總不會原諒他。
王校長捍衛華教的立場向來明確,在華教課題上的立場,不曾受到任何事件的影響。
堅持本身認為對的立場,根本就毫無問題,同樣的,迦瑪若堅持本身單元源流教育和思維想法,也應值得尊重。
人家的想法,可以選擇接受,不接受,反對,抗議,但就是不能要求別人住口,因為政府說的,大馬是個民主國家。
除非,作出毫無根據的批評,使用粗俗形容詞,粗暴舉動,形容任何人士或政策等,就應受到社會人士的批判,被迫使道歉。
立場及看法反覆無常的人,最后都不會受到任何人的尊敬。
其實一直以來都有人指稱,統一各源流小學,實施單元教育是一個最實際,最直接的團結人民,確保各族人民融合在一起的政策。
其實是真的嗎?那為什麼雪隆一帶的華小每年爆滿,華小不足?
為什麼華裔,甚至是馬來及印裔家長,都選擇把孩子送到華小?
普遍上,一般華裔子弟都是在華小完成6年教育,再到國中就讀,畢業后則申請進入政府大學或私人高等學府。
華裔從小學習母語,再學習其他族群的語言,循序漸進受教育,本來就沒有問題。
如今的華小生,已跟過去的華小生不同。很多華小生,從小都被灌輸英文及馬來文的重要性。
不少華小生的華語掌握能力,比英文的掌握還略遜一籌。在新時代的學生眼中,寫華文比寫英文難得多。
新時代華裔家長,會把孩子送入托兒所,接受學前教育,大多在校內都採用英文作為主要溝通語言。家長則在家中以華語跟孩子溝通。
他們知道,華語跟英文及馬來文一樣重要,所以會想盡方法,加強孩子對英巫文興趣。
城市華裔家庭已有很多都成功培養精通中英巫文孩子的例子。
華小當然也有需加強的地方,但是,各民族從小學時代先接受母語教育,肯定是正確的選擇。
大馬是個得天獨厚的國家,獨立53年以來,人民都已習慣現有教育方式,而且也越來越多的各族人民,學習不同族群的語言。
我們已對馬來人及印裔會說華語,司空見慣。這是非常值得人民驕傲的事情,重點是,各族都接受馬來語是大馬的國語。
這個國家,除了老年人,很少很少人不會說馬來文。難道這已不足以成為很好的溝通方式了嗎?
重要的是,大馬從獨立前后至令,各族人民都和平共處,祇不過偶爾會出現一些害群之馬及有議程者發表調撥種族間關係的言論。
最關鍵的問題是,人民不能以膚色,個人第一語言,來區分本身與其他人的不同。
這世界上,本來每個人都不同,性格,脾氣都不同。從大馬出走到外國,會看到更多人跟自己不同,文化及背景都有差異。
難道,就因為大家有不同點,就不能互相認識,不能融合在一起嗎?亞航"每個人都能飛"主題,其實早已反映出世界村的形成。
科技的進步,使得當今世界上國家與國家之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迅速、簡單。
當一些人,針對某個族群,提出跟該族群的大多數人民相反的意見時,總會是有受批評的心裡準備,但這些人仍有權力保持本身看法。
所以,這根本就沒有存在原不原諒的問題,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擁有本身獨立思考,不能為了被原諒,所以改變本來的看法。
在這樣子的情況下,沒有對與錯的問題,祇有"接受"跟"不接受"的課題。
當涉及有關族群的政策,受到大多數族群的支持時,則應繼續保留,而且不能備受挑戰,否則將會掀起激烈反彈。
這起風波,告訴了我們這一點。

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錯不在華淡小,是個人問題。


   錯不在華淡小,是個人問題。
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會產生好感,其中原因是兩人在很多事情上,都擁有同感,共識。
迦瑪這個人,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也有人很討厭。
迦瑪說,很多華小生因成績不好以及語言能力不強,很難融入這社會,都跑去從事違法的盜版光碟工作了。
他還說,今天很多印裔族群生活在社會低下階層,是因為他們畢業自淡米爾小學。
他聲稱,華人不能如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般,成為馬來西亞首相,也是基於大馬沒有共同溝通的語言,不如美國般的統一環境所致。
此話一出,馬上引起各界連珠炮轟,尤以華團領袖反應最為熱烈。
華小生,對迦瑪沒有好感,因為在華小課題上沒有同感,也不習慣他自以為是的發表偉論作風,更討厭他如此形容華淡小學生。
華小生向來被灌輸的是謙虛有禮的優良品德,對于那些高傲,作風高調的人士,都不會有親切感。
但后來想了想,再想想,迦瑪講的,確實可以反映在少數人身上。
不談淡小生,祇談華小生。確實有華小生在小學畢業后沒再繼續念中學,他們確實除了華語及方言,都不會英語及國語。
他們不懂得官方信函寫“什東東”,但是,若要他們講兩三句巫英文,就不是問題。
當然,無論是華巫印,都有成績很好,精通多種語文的,也有成績不好,除了母語以外,其他語文都不行。
事實上,有大多數的華小生,在上中學后,都會明白國英文的重要性,國英不好的學生,都爭相去補習,補到好為止。
他們知道過去六年都在念華文,自己必須加把勁把國語搞好,以便在所有以馬來文書寫的試卷中考到好成績。
教育是華小生的一切生活目標,從小家長就灌輸“不把書讀好,長大做牛”思想,所以即便國英不比母語好,但總不能差。
就因為不差,華小生普遍上都可用不很順暢,但卻聽得明白的馬來文及英文跟各族溝通。
同時也有不少努力的華小生能把國英文說成像母語般流利,三語精通外,還加上數種方言,成為世界的佳話。
坦白說,如此的語言精英,並不是所有華小生都是。
祇能說,迦瑪不是很懂華小學生。無法融入社會,是跟從小出生在不同家庭及文化背景有關,也屬個人問題。
很多獨中生,在畢業后在外國求學,英文說得像美或英國人般。華裔散佈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這不是最容易融入社會的證明嗎?
即使沒同感,本來對迦瑪並不反感,反而覺得應該給予言論自由的發揮平台,不同人可以有不同想法,把心裡所想講出來,並沒問題。
至到在網絡媒體上,看到迦瑪的道歉文告。當時第一個想法是:為什麼要道歉? 
瞭解后得知,原來是對本身未經核實就指教育部副部長魏家祥未送未送孩子去華小一事,對當事人造成了傷害,向魏道歉。
這是應該的,講了不對的事情,就應道歉。
同時他也對關於狗屁教學方式一詞,表示收回,向董教總至以真誠的道歉。
但是,他在文告中,沒再提及反對多源流教育制度的立場。他是不想風波越演越烈,所以不再提,還是改變了有關想法?
他道歉后,風波暫時平息。
堅持本身的原有立場,都是對的做法,無論是否贏得認同,始終都會獲得尊重。
大馬福聯青總團長翁隆秋說,迦瑪不能仗著時評人的身份、爭取新聞言論自由的形象胡言亂語。這是對的。言論自由也是對的。
人民要在談言論自由的同時,又不要胡言亂語,都是大家所要深入研究的。
大馬這個國家,需要的是客觀有學問的時評人,並不是為了出名,立場朝令夕改的沒有水準評論者。
迦瑪的言論,錯在不應僅比喻華印,同樣的語文掌握問題,也發生在其他族群上,並幹下非法行為。
錯的不是華小及語言掌握,而是個人問題,這跟個人道德及志氣的有直接關係。

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他們都有自知之明,知道購屋沒有10%折扣,知道馬來文說得不好時,去中央醫院看醫生會被護士大人罵,都知道華淡小有分成半津貼的... ...。
他們都對這些現實,表現得無可奈何,多年的生活習慣,讓他們已感覺無所謂,甚至反過來責怪自己不爭氣,不時提醒自己必須改變,必須做得比很多人更好。
對于本身出身在這個國家后,便必須接受這一切一切的規定,非馬來人沒有多數什麼,就好比你沒有的選擇要出生在富裕或貧窮的家庭一樣,所以都會心甘情願地接受。
非馬來人無怨無悔。因為自己是馬來西亞人。去到外國,都說自己是馬來西亞人,人家不懂,就講到他們懂,就說是在新加坡隔壁,下次當導遊,帶他們認識大馬。
還記得,那名擁抱內政部長希山慕丁后,獲得公民權的64歲單身婆婆梁翠珍,在得知獲得大馬卡后,眼中滾動著熱淚,說著自己沒有身份活了大半生的經歷。
梁婆婆說,她很想出國,想去中國看看。但在沒有大馬卡前,她都不敢踏出大馬一步,她怕回不來,她怕回不了她出世的這個國家,她到中國祇不過要去看看而已。
不是出生自富裕家庭的人民,都沒舍望出國,更別談旅遊或移民,他們要的是三餐溫暖,出門后平安回家,健健康康生活,若能受到其他人的尊重就更好。
你以為他們不知道沒有絕對公平的事嗎?若不是首相納吉站出來切切實實告訴全民國陣,巫統要改革,你以為非馬來族群會,一個接著一個,勇敢地說出內心的想法,感受,渴望嗎?
表達內心感受有什麼錯,是不習慣平常乖乖接受安排的孩子,突然變得很多意見,很多說不完的要求?如果是不習慣,為什麼告訴這些孩子你們都有表達心聲的權力?
如果在一個家庭裡的孩子,在習慣受寵后,作出令其他孩子難受的事,難道在家長眼中的其他乖乖兒,就必須強忍,沒有抗議權力嗎?身為孩子的家長,總應給予都是自己的親生兒一個交代。
不受寵的孩子,祇希望可自在過活,不會迫到牆角就很開心了。因為他們知道,在家裡總有人是比較受寵的,有些人則出世就要認命。
一個民主的國家,本來就應給予自己的言論空間,但卻不是任意讓傷害他人的言論繼續存在。大馬是個很矛盾的國家,允許言論自由,但不能觸及敏感部分,什麼是敏感,就如宗教,種族。
但是,是何等詮釋,就會出現不同標準,也在爭議引發后,出現不同結局。
國陣,展現改革的努力,但卻還沒看到改革成果。即使首相願意,他有沒有問過其他人都願意跟隨他的步伐嗎?
給予一個人希望是很容易,但當看到希望破滅后,那個人將比之前更加更加難受。這是國陣此時必須深思最重要的事。
寫到這裡,梁婆婆紅紅的眼眶,再次在腦海裡出現,久久未能散去......。
     或許,還有很多很多人,相信大馬這個國家還是可以給到他們一生的幸福的,他們都沒的選擇,他們是大馬人。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各種族,包括馬來人已不吃種族主義組織那一套。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出生在美國亞特蘭大市奧本街501號,一幢維多利亞式的小樓裡。他的父親是牧師,母親是教師。於1955年獲神學博士學位後,到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得克斯基督教浸禮會教堂 作牧師。

1955年12月,蒙哥馬利市警察當局以違反公共汽車座位隔離條令為由,逮捕了黑人婦女羅莎•帕克斯。馬丁•路德•金遂同幾位黑 人積極份子組織起「蒙哥馬利市政改進協會」,號召全市近5萬名黑人對公共法與公司進行長達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決取消地方運輸工具上的座位隔離。

以後的十多年中,馬丁•路德•金博士也一直為消除種族岐視而和平抗爭。1968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被種族分子暗殺。美國政府規定,從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3個星期一為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
馬丁路德金生前到處演講,發表不少著名講詞,其中最為人樂道的是他於1963年為爭取工作和自由 (March on Washington for Jobs and Freedom)的一個集會上所發表的《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摘錄如下:

  "Let us not wallow in the valley of despair, I say to you today, my friends. And so even though we face the difficulties of today and tomorrow, I still have a dream. It is a dream deeply rooted in the American dream.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and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朋友,不必陷入絕望。今天我對你們說,此時此刻,我們雖遭困難和挫折,我仍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扎根於美國的夢想中的。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所有人生而平等。」


 馬丁路德金另一篇經常被引用的名言是他於1963年4月所寫的《一封在伯明罕牢獄內寫的信》("A letter from Birmingham Jail"),是回應8名白種神職人員批評他不應走上街頭抗爭的公開信。當中不少雋語,值得我們深思:

  其一:"Injustice anywhere is a threat to justice everywhere."

 「任何地方的不公義都威脅其他地方的公義。」

  其二:"We know through painful experiences that freedom is never voluntarily given by the oppressor, it must be demanded by the oppressed."

 「痛苦的經驗告訴我們,自由從不是由壓迫者施予,一定須由被壓迫者爭取。」

 因為馬丁路德金的努力和堅持,美國的黑人權益逐漸獲得認可,美國人也能步向人人平等自由的民主社會。他留下的名言雋語,也值得大家學習和反思。


各種族,包括馬來人已不吃種族主義組織那一套。
70年代學運領袖希山慕丁萊斯狠批巫統除了掌政以外,更通過掌控的主流媒體,極盡所能地愚化馬來人,導致大多數的馬來人思想僵化,只懂靠「叩頭文化」獲取好處及利益。
他說,巫統認為,只要馬來人害怕這3樣東西,就會跑向巫統。巫統的戲碼就是,製造馬來人懼怕華人坐大的情緒,比如在報章頭條刊登馬來人政權不保,華人將當首相等新聞。
希山慕丁萊斯這番話講得合時,因為在同一天的報章,就看到巫統女青年團團長拿督羅斯娜警告,如果非馬來人當上首相,馬來人地位將受威脅之報導。
可想而知,除了巫統黨內,還有一眾所謂土著權威組織的支持者,仍處在2008年以前的政治思考模式,他們並沒有深入研究出馬來族群支持民聯的原因。
之前的分析,祇著重於華印選票流失,造成國陣在308大選慘敗的局面,然而事實上,是很多的巫裔選票已分散到民聯,才是造成國陣真正慘敗的理由。
其實這已無關種族的問題了,民聯會崛起及在上屆大選受到選民支持,全因人民普遍上已對貪污,濫權,不公政策,言論等問題才會產生不滿情緒。
若企圖繼續使用"製造馬來人懼怕華人坐大的情緒",來換取巫裔支持,將是個非常愚昧的做法,因為對政治及時事有一定認識的人,都瞭解華人政治勢力不可能凌駕在巫裔上。
根據亞洲策略與領導機構研究指出,新經濟政策早已超過所定下的土著30巴仙股權的目標,它也認為,這不是衡量馬來人貧富的有效方式;馬來領袖除了主掌政治,在企業領域上的掌控已日益提高。
巫裔同樣有許多傑出人才遍佈在國內外,這是不容質疑。若以為所有巫裔是如此無知地被蒙在鼓裡,未免對巫裔太不公平。308大選成績已足以顯示,馬來人不再吃巫統自欺欺人這一套了。
很多巫裔根本不是想像中般的,他們已知道,新經濟政策是一小撮人士的致富工具,並沒達致消除貧窮目標,所以,尤其是新一代的巫裔,都瞭解華裔及印裔都不是阻礙他們進步的因素。
如果某些領袖繼續執迷不悟,繼續發表自以為是的沒腦言論,不管是巫裔,連其他種族也祇會把他們當小丑看,最終淪落得自討苦吃難堪窘境。
首相納吉為了對症下藥,在308大選後,致力推展各種開明政策及理念,如"一個馬來西亞」理念及新經濟模式等,以達到消除貧窮與重組經濟社會結構目標。
問題是,時不時會出現違背納吉理念的人物出現,講些不中聽的言論,做出些令人不敢恭維的舉動,比如牛頭示威,燒肖像,丟豬頭事件等。
事實上,無論這些事件是否由擁有議程人士所幹下,也無法令多數的各種人士苟同,包括是同屬族群者,都會對針對課題,從合理角度作出批評;搞種族主義"好事"者,不過祇佔小部分,但往往他們的舉動卻成為媒體及大眾的焦點,對社會民主產生重大影響。
納吉若要挽回祇求穩定生活的華巫印裔的支持,則必須通過行動證明國陣的誠意,並且展開努力獲取部長,官員及各組織配合,採取嚴厲行動,一視同仁對付種族份子,阻止一切違反有關理念的事件發生,否則祇會白費功夫,走回巫統舊時路。
   各族必須排除種族枷鎖,以開明的方式看待所有爭議,不以種族角度評估課題,人民才能和諧共處,國家才能富強繁榮。

納吉應該放手一博。



納吉應該放手一博。
以捍衛馬來族群權利自居的土權組織,自從與巫統的首相署部長納茲里及巫青團長凱里扛上后,便引起各界關注,尤其在作為巫統喉舌的《馬來西亞前鋒報》一反常態,公然力挺土權,跟巫統常反調后,開始展露出政治詭譎多變的局勢。
有人認為,土權其實就是巫統的魂魄,土權扮演著監督巫統重要角色。這個種族性強烈的組織,會在每當首相納吉喊出"一個馬來西亞"理念,惠及非馬來族群政策時,跳出來捍衛馬來民族權力。
這組織的角色,就是要提醒首相納吉,不要忘了馬來人。
土權組織之所以會存在,因為該組織相信會獲得保守派的種族主義者的支持,而最明顯及最有名的人便是前首相敦馬哈迪醫生。他們認為一旦巫統跟土權劃清界限,巫統便會失去江山。
由此,他們認為,唯有巫統繼續跟土權保持糾纏不清的關係,巫統才能在下屆大選穩住馬來選票,甚至是可動搖回教黨及公正黨選票,以讓巫統可以保住中央政權。
但卻有人認為,若提倡"一個馬來西亞"理念,推行各族開明政策,如新經濟模式等措施首相,不徹徹底底地鏟除所有種族份子,完全跟土權劃清界限,國陣之前採取的努力,將會輕易作廢。
他們認為,首相會因為土權組織,不斷地煽風點火,而得不償失。重蹈覆轍流失關鍵性的華裔選票。
有人分析指出,若在首相納吉領導下的下屆大選,無法取得絕對的勝利,不排除讓有心者趁機奪權。
其實,講到種族份子,不管喜不喜歡,都在各地方存在著。
不久前發生校長及教師失言風波后,最近又傳出"校長強逼非回教徒學生祈禱,以及宗教老師斥責華裔學生穿短褲出賣胴體"風波。
還有國家干訓局官員被指形華裔是"未到過回教堂的眼皮"及以"上下黑風洞的酒鬼"形容印裔的傷害他族言論,搞到華印部長及高官陸續開口要求對付有關官員。
表明了改革決心的納吉必須果斷,勇敢地排除一切障礙,除了殺一儆百,嚴厲對付所有發表傷害性言論的種族份子外,也必須繼續推行所有利于全民的政策,不能受到擁有議程人士影響。
除了那些固執的份子,開明的華巫印族的選民,都會希望大馬朝向更開明及民主的發展。
人民希望享有公平的待遇,並不曾想過破壞任何族群的特權。
納吉必須認清目前已分成三派的馬來選票現實,傾全力施展公平政策,贏取流失的華巫印支持,才能結合及穩固獲得的支持率。
此外,以目前華裔及印裔政治勢力,並不能輕易取代馬來政治,除非大馬人民已完全了排除種族概念。
若以美國作為例子,獨立僅53年的大馬尚需百多年才有望擺脫種族政治。
因此在大馬人民仍背負著種族枷鎖情況下,馬來政治地位無論如何都不會受到侵襲。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令人感動的金視獎。





令人感動的金視獎。
大馬首個中文電視界的頒獎典禮金視獎于週六晚上舉行。原本對于這大事宣傳的金視獎,並不大感興趣,抱著可看亦可不看心態。
后來想想,既然是首個本地的中文電視界大事,應給予支持。
頒獎禮開場,令人感到失望,想不通這現場直播的盛會,竟然有不少台前座位懸空。
電視前的觀眾,無法在開場感覺現場的熱烈氣氛,反而有冷清清之感,當下讓人突然有不想再看下去的感覺。
為了支持本地演藝人士,還是繼續觀看。然后看到一張張熟悉的臉孔,一個個接著上台時,第一次感覺原來可以跟藝人如此親近。
恭喜《尋找天使》主持人陳薇薇得獎。除了因為我們彼此認識,也因為她是我認識中,用心做節目,低調及謙虛的女主持。
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眼中的新臉孔,即最佳男配角的得主張順源及最佳女配角釋福如,上台領獎的那一刻。
張順源自稱是"跑龍套"的演員,可以感受到他是如此驚訝自己可以得獎。
原本一心來陪跑的他,一直以來都被形容為跑龍套,但他從來並不介意,倒希望其他更多跑龍套的演員,也能有機會被注意到。
入行17年,憑《女頭家》角色奪得最佳女配角的釋福如,上台時一直強忍淚水,述說著為劇留下的手上傷疤。
還有在演藝圈數十年的老戲骨黎明獲大會頒發“金視輝煌成就獎”時場面,簡直叫人噴淚。
當謝佳見獲封視帝及及最佳女主角由楊雁雁獲得后,本地電視界早已揮別了陳美娥時代。
很多人常說,堅持未必會成功,但堅持便會有成績,喜歡演戲的本地藝人,赤裸裸地印證了這點。
可能有些人會問,他們得不得獎,本地中文電視劇,電影,歌曲發展好不好,關我什麼事?
怎樣會無關呢,試問你身邊是否有80%以上的朋友都喜歡看電影或聽歌或追連戲劇,可想而知,藝人對社會有多大影響力。
在香港,台灣,日本,韓國,英國,美國,印度等,甚至是演藝發展日見穩定的新加坡,其娛樂界都深受歡迎,並取得很好發展。
大馬予人充滿政治的印象,跟娛樂似乎完全扯不上關係,但一個國家若有更多元的娛樂發展,總比充滿政治的複雜環境好。
政府有關當局必須拋開語文枷鎖,正視本地華裔藝人外流到外國發展問題。
當局必須關注中文戲劇,歌手,歌曲等娛樂發展,研究這領域對國家人文,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這對國家有利而無一弊。

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馬哈迪~英雄變小孩。

 


前首相敦馬哈迪醫生從我出生那年開始出任首相。一直以來,他在我心目中,都是永遠的首相及偶像。
曾經,他的退位,會令人感到惋惜,感到擔憂,因擔心我國無法再出現如此出色及強勢的首相,取而代之。
直到今天,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已不必為馬哈迪退位,慢慢變老,感到無比遺憾,因為他已變成了一名小孩,回到過去的孩子。
馬哈迪從前任首相阿都拉開始,就毫不客氣向國陣做出批判,阿都拉最后在被喝倒彩情況下讓出首相之職。
首相納吉上任后,他不斷公開支持被認為是種族極端份子的土權組織,還揚言一旦巫統跟土權組織劃清界限,巫統將斷送政權。
昨天的馬哈迪,還指稱若民聯成功奪取中央政權,馬來人將失去權力。
真的很想知道,普遍上的各族人民會有什麼感想。首先,民主行動黨國會領袖林吉祥開腔轟馬哈迪幼稚。
確實,在308大選后,對時事及政治敏感的選民,已可以肯定本身的一票可以改變國家的政權及命運。
也因為如此,無論是朝野政黨的領袖,都不要以為選民是白痴,因為選民不會因為你們的一句話,一個動作而被騙。
選民知道的,不是每個民聯領袖都是"神",不是每個國陣領袖都是"鬼",當然馬哈迪也不是就是"永遠的大馬英雄"。
有時候,當把自己從某個方面抽離,就會知道不是某個政黨內的領袖都是值得大家支持的對像。
美國如今獨立233年,出現了黑人總統,該國的選民在投票前,並不把膚色納入考量,而是選擇他們認為最適合當首相的候選人。
大馬獨立53年,今日還在談論種族政治,可能,對很多人來說,若我國出現第一名非巫裔首相是天方夜譚。
但是,現實告訴了世人,這在未來並不是不可能,這祇是時間的問題。
無論是國家領袖或是平民百姓,必須深入探討全球化帶來的影響,未來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發生。
馬哈迪稱,人民不能盲目追求和信奉西方哲學及思想。其實是他以為這是西方哲學,因為這其實及本來就是"世界觀哲學"。
當然,大馬這個國家的政權也沒有規定是由哪個族群主掌或當首相。
當一名沙巴出世的華裔能在澳洲當財長,美國有首名黑人總統,還有多國相繼出現女總統之時,大馬已沒有時間再在政治利益圈內兜轉。
大馬這國家必須善用人才,培養人才,淡化種族色彩,才能取得更大進步,在世界平台上以實力競爭。
一個國家的進步,在于可以讓各民族自由競爭,開放開明民主;固步自封,在小課題上糾纏不清,賺取政治利益,最終祇會被快速的發展國際發展洪流,拋在后頭。
其實,馬哈迪過去對國家的貢獻,是不應被抹殺的。
但再這樣繼續下去,人民將開始忘卻他對國家的付出,他在晚年發表的無建設性"偉大言論",將佔據人民對他的大多數記憶。

2010年9月23日 星期四

談清朝時代,帶給大馬領導人的啟示。






談清朝時代,帶給大馬領導人的啟示。
有一名長輩問我,對于黃明志罵粗口后被警方傳召,而發表種族性言論的校長,還沒被對付事件,有什麼看法。
還沒回答,他說,他要跟講清朝的一段歷史。他說,歷史是現代人的借鏡,重蹈覆轍,祇會自食其果。
滿族人於清朝統治中原過後,滿族人為免遭漢人撥亂反正,規定滿族人主要出任高級別的官職,漢人不能進入權利核心。
此外,滿族人只能是職業的軍人,不用從事生產活動,每一個滿族男孩誕生,立刻就有一份戰士的薪餉。
對滿族實行與漢族不同的法律,如果是滿漢糾紛,滿人所受到的處罰要遠遠輕於漢人。
滿族人的生活全靠政府財政供應,滿人除服兵役外,不再有漢人平民所有的各種賦役負擔。
清朝處於封建社會晚期,盛衰隆替,風雲變換。它的崛起為封建社會注入了新的生機,它的衰落又導致了封建社會的瓦解。
在這個特定時代的12位皇帝,有開國之君,有治世之帝,也有平庸之君,墮落之帝。
清朝從乾隆後期更加衰落,腐敗日益嚴重。后來出現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即中英雙方簽訂的《南京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又簽定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等。
根據這些條約,清政府被迫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清廷的威信一落千丈。
人民的負擔逐年加重,因此引發了一系列的反抗運動,規模最大的太平天國運動,一度對清朝的統治構成了嚴重挑戰。
從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關到1912年中國民國成立,清帝退位,清代統治全國共268年。
今時今日,無論是哪一個國家,若採取限制各別族群政策或不平等條例,對有關國家都沒有好處,最終蒙受損失的將是國家本身。
一旦有關族群因為受到不公平的對待,而產生不滿,這個國家將陷入內憂外患困境。
一個要求進先的國家,絕對需要開明及具包容心的國家領袖及官員,通過各種管道灌輸人民融合的心態。
唯有全民融合,團結一致,國家才能富強,人民才能和諧共處。
以大馬為例,"一個馬來西亞"理念或"馬來西亞優先"概念,其實是真的是個值得全民深入考究的。
但問題是,是不是每個人民都願意接受及執行這理念。
如果每個人民,都可以體現有關理念,拋開個人議程,與各個族群融合一起,大馬必定會比現在更繁榮富足和平。

謝謝你的中指。



這個手勢的起源不詳。在古羅馬時常這個手勢稱為digitus impudicus,一種來污辱人其他人的手勢。
在加拿大,在前總理Pierre Trudeau對反對者使用這個手勢後,比中指被稱為Trudeau salute。
一個很流行的故事說這個手勢起源於Agincourt之戰中的英國弓箭手。當法國人把弓箭手的手指砍掉後,這手指就帶表了還有中指的人的反抗。
2003年7月9日,香港立法會門外舉行反對基本法23條集會,議員黃宜弘乘坐專車時咧嘴而笑向群眾舉起中指。他後來受到傳媒及社會的猛烈批評。
這個手勢在西方國家一般認為具有污辱性,一般來說經常被禁止使用,在視頻上會被馬賽克所遮擋。在一些地中海和亞洲地區,這個手勢是可以用來指向某些東西,但在歐美地區使用食指被認為是更合理的。


   謝謝你的中指。
那天跟一名朋友說,本人從小到大都沒罵過粗口,朋友難以置信。
因為如此,本人向來對凡愛罵粗口的人,不敢恭維,但做朋友並無不可。
朋友接著說,事實上是,世界上許多的男男女女都會,曾經或愛罵粗口。這點我同意。
那黃明志,那次為反擊發表「乘客論」和「回中國論」的柔佛及吉打兩名校長,推出粗口創作《吶!》,他有錯嗎?
除了備受巫裔領袖批判,不少華社領袖也相繼批評黃明志不應該用粗口罵人,然后,黃明志還被警方傳召錄口供。
后來報導指,有關失言的校長都被以調職"對付"。但是,他們都沒被警方傳召,還是可以繼續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這還不是最離譜,最過份的是,今天看到教育部無權對付吉打州武吉士南卯國中校長溫古阿斯南的一篇報導。
報導指“回中國論”的武吉士南卯國中校長更已重返該校掌校。
這時候的你,會有什麼感受?是不是想罵什麼,又不敢大大聲罵?
你知不知道,"回中國吧"已成為華裔在茶餐室高談,自嘲的笑話,笑完后,心裡卻是有"認命"的酸澀感。
那名所謂的校長憑什麼叫華裔回中國,這個國家他老豆買的嗎?這樣的人還有什麼資格當校長,他連最基本的歷史都不懂。
說真的,平民百姓越來越不懂,不懂的是,在首相提倡一個馬來西亞理念下的這個國家,為什麼還會出現如此荒謬的事件。
難道這事件,就是告訴我們平民,"一個馬來西亞"理念,"以馬來西亞人為優先"祇是個表面安撫人民的口號嗎?
真的,粗口,每個人都會罵;想不想罵,敢不敢罵,要不要罵,因人而異。
說不定,在這個時候,有很多人會心裡偷偷地感謝黃明志,因為幫他罵了粗口。

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國陣(納吉)及民聯(安華),那一個品牌適合你。

 
 

國陣(納吉)及民聯(安華),那一個品牌適合你。

如果把納吉及安華形容為一個品牌,給你選,你會選納吉還是安華當首相?你會再給納吉一次機會,還是給安華第一次機會。
有專家預測,下屆全國大選很可能落在明年3至6月,與砂拉越州選舉同步舉行。
如果準確,那些表現一般或是沒表現的政治領袖,僅剩不到半年時間,告訴人民,他們能為我們百姓做些什麼。
308全國大選后,國陣無法再一手遮天,作為反對黨的民聯,在國內的影響力日益強大,成功達到制衡的成效。
對百姓來說,其實這就是很好的,因為祇有制衡和競爭才會有進步,執政者才會正視根深柢固的舞弊,濫權,貪腐,失職等問題。
所以,若來到下屆大選,個人還是覺得,無論是國陣或民聯,沒有取得絕對的勝利,我們這些平民才能繼續當"老板"。
下屆大選,除了有可能出現的獨立人士,手中的一票就祇能投給執政的國陣或是民聯。
講到這裡,若是拿爛苹果比較爛苹果,已沒意思,拿出成績單,才最公平。
先講國陣,納吉確宣佈了不少政策,諸如已推行的"一個馬來西亞"理念,6大國家關鍵成效領域(NKRA),即將推行的新經濟模式(NEM),經濟轉型計劃(ETP),第10大馬計劃等。
在反貪方面,可能,還有些貪污濫權者,還沒被控,但擺在眼前的,確已有所謂的"大魚"已被控,敦林良實及數高官就是其中例子。
接下來,談下民聯計劃,包括新政治議程,《人民契約》,馬來西亞經濟議程等,但是,有關計劃在宣佈之后,似乎並沒具體成果。
有人批評國陣的政策是浪費錢,是"空中花園"政策,那民聯之前所提出,卻尚不見蹤影的措施,是否該形容為"夢幻花園"?
不過民聯雪州的“免費水”、霹州“新村永久地契”及“獨中以地養校”,檳州則以“回饋樂齡計劃”等確已成功籠絡很多百姓的心。
平心而論,在308大選后的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檳州政府確實交出執政誠意,但吉蘭丹、吉打、雪蘭莪,甚至是曾執政的霹靂,並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措施。
相比之下,國陣提出及推行的計劃,更為具體及長遠,尤以在人民著重的經濟方面,涉及領域更為廣泛;反觀民聯在各州推行的單一措施,所發揮的影響力則略嫌窄小。
308后的一年多時間,真的不是很長,朝野都尚需更多時間,作出更好表現。
可能,對政治及新聞不敏感的人,到此時此刻,都不是很清楚,到底選國陣還是民聯,才是對自己最好的。
百姓在這個時候,要做的事是觀察每名國家及地方領袖的表現,以讓自己手中的一票投得更有價值。
我想,大家是時候開始認認真真地瞭解他們,及朝野政黨的理念及政策,因為你手中的選票將主宰國家未來的命運。

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

罪大惡極的城。

   罪大惡極的城。
“女富商與3友被殺”冷血命案嫌犯至今還沒被定罪,但從種種被揭發的謀害手段,兇手肯定是其中一個世紀冷血殺人魔。
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指兇手在農場飼養16隻名貴品種惡犬,一旦受害者不聽其命令,將恐嚇把他們與惡犬關在一起,強迫就范。
可能,每個人內心,真的都住著一個"沈默的惡魔",往往內心的惡魔都會被金錢及利益誘醒,而因此產生各種天地不容之事件。
貪婪的惡魔往往都會在利益擺在眼前之時,失去判斷及良知,引導人類種下惡果。
最近,前首相敦馬哈迪表示,若巫統執意與土著權威組織劃清關係將失江山,前新聞部長再努丁也發表"華裔新生代搞不清真敵"言論。
政壇中,常會出現一些過氣國家領袖,在退出政治主流后,為了能在媒體上曝光率保溫,發表令人失望及遺憾的言論。
其實搞不清楚狀況的人,其實是馬哈迪及再努丁等常發表種族言論的份子。
比如,再努丁根本就不應該發表"華裔新生代搞不清真敵"言論,此舉並不是作為一名有智慧及負責任的政治人物所應有的表現。
他應該以整體的族群面對的狀況,作出評論,而不應不斷地批判單一族群。
為什麼再努丁不自問,為什麼公正黨會出現,為什麼巫裔普遍已被認為分成三派,各支持巫統,公正黨及回教黨。
若新生代果真對政治,敵人不敏感,這情況並不僅僅出現在單一種族身上。
政客自以為,發表了"獨樹一格"言論,就會贏得鎂光燈,但他們卻沒想到,鎂光燈祇會把他們的愚觀赤裸裸暴露在世界的眼前。
還有,常會發現,一些原已看破紅塵,放下世俗欲念,出家為尼及宗教領袖,在受到世界關注的情況下,四處訪問,惹起爭議。
宗教者本來就不應介入政治,過問政務,更不應不斷作出政治表態,他們祇應該在教言教,淨心,平心,安心,治心,治世。
宗教領袖不應把自身下降為議政,參政,塑造追逐名利的政治宗教領袖。
社會的罪案,政客的醜陋,執法者失責,某些宗教領袖的表現,發人省思,也讓本人想起聖經舊約中的"罪大惡極的城"的啟示。
聖經舊約以賽亞書(1:23):" 你的官長居心悖逆,與盜賊作伴,各都喜愛賄賂,追求贓私。他們不為孤兒伸冤,寡婦的案件也不得呈到他們面前 "。
聖經是上帝所啟示的話,文字內容,在經過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活生生地充份反映世間的現實,令人唏噓。
由此證明許多的預言及現實,持久長存,世俗的人們皆無法改變。
不過,這也提醒了世人,必須時刻保持赤子之心,正義感,讓人生沒有留下遺憾。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把孩子丟掉才不是人!

   把孩子丟掉才不是人!
眼前,是一張被螞蟻咬到嚎啕大哭的男嬰照片,可以想像他當時是有多麼冷,多麼害怕。
心很痛,很想把男嬰抱緊,告訴他:"比比,比比,你安全了。"
一個正常人都不會明白,為何會有父母忍心將親生骨肉隨地亂丟。
是因為沒錢養?因嚐了禁果,害怕擔當?違反宗教?怕法律制裁?
保護孩子不是與生俱來天性嗎?沒有思想的動物,如貓,猴,虎,獅,都會保護孩子,在孩子遇襲時,奮不顧身。
如果以禽獸不如形容這些把自己懷胎十個月的孩子,致死或拋棄的父母,相信大家都會舉腳贊成。
數據顯示,從2005至2010年,國內共發生407宗的棄嬰案,雪州以105宗高居榜首。
根據調查,許多棄嬰的屍體,被不人道的拋棄在荒野、路旁、垃圾桶及水溝等遍體麟傷,或屍首不全。
于是,內閣決定將棄嬰個案從謀殺角度進行調查,而那些導致棄嬰死亡者必須面對死刑。
對此決定,兩個非政府組織贊同,惟有者也認為政府應該重新研究這項建議。
有些認為這項決定,有助阻止棄嬰問題更為惡化,但也有者認為沒有人可保證死刑能夠減低棄嬰個案發生。
從報章上得知,政府即將推行的性教育,易名為生殖與社會衛生教育課程後,主張教導少年如何禁慾,避免發生婚前性行為。
有人認為,和異性交往並不是只有性,而是可以進行許多活動及心靈交流。
試問,在這個資訊無孔不入的新時代,是否每對情侶可堅守本身"貞操"到婚后為止?
如果這一套"婚前禁慾"思想,被帶到大多數的先進國,跟年輕人討論,將為一大笑話,因他們談的將是如何避孕,而非如何禁色慾。
性愛,是每個有血有肉的正常人類及動物的自然需求。該不該在特定時期禁慾,恐怕各有表述,但很肯定的是,事實是有不少人在情不自禁后發生性行為,並生下孩子。
政府及家長要向孩子灌輸的應是愛,擁有性行為所需背負的責任,告訴孩子性並不可恥,但必須是在適當的時候及安全地擁有性。
即使婚前發生性愛,產生了小生命,都必須面對,因那是珍貴的下一代,這些孩子應跟婚后誕下的孩子,擁有平等的生存權力。
孩子是無辜的,在不當的時機把孩子生下,就必需負上養育之職。無論任何原因,把孩子丟掉,乃天地不容之可恥行為。
父母都有責任從小塑造及教育孩子正確價值觀,讓孩子感受身邊事物的美好,培養本身對萬物的愛。記得,因為愛,所以愛。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首相,你有看到本南族婦女的眼淚嗎?

 首相,你有看到本南族婦女的眼淚嗎?
昨晚,無意間扭開國營第一電視台,看到首相正在亞庇獨立操場為大馬首次舉行的馬來西亞日慶典主持開幕致詞。
他強而有力,誠心誠意承諾政府將依循國家憲法考量所有族群的利益。
首相說,要達致發展與進步,大馬需要每一個大馬人民的才能,不分種族,同時不讓人民失望。
當時他一邊摸著自己的胸口,一邊強調政府在一個馬來西亞理念下,將確保國家擁有更好及舒適的未來。
在電視前,可以感受到首相的真誠,寧可相信,首相是真的會為展開一切努力,保障全民的擁有美好的明天。
但是,腦海裡卻突然浮現遭性侵的本南族婦女的一張張憂怨臉孔。
根據由國內36個非政府組織所聯合組成的本南支援組織,早前向國會提呈的報告,有7名本南性侵受害者挺身親身說法。
報告指出,無論州政府和警方如何否認,但砂州峇蘭地區確實存在著伐木工持續性侵害本南族女性的嚴重問題。
報告揭發,其中一名受害者“J”,拒絕一名印尼籍工人交友及求婚后,在住家被強姦。
工人強姦了這名本南女子后,再度向后者求婚,並威脅道:“妳已跟我睡了,最好就跟我結婚;我要跟妳一起生,一起死。”
考察報告指出,伐木工對本南女性的性侵害有著一定特性,通常涉及性侵、欺騙、擄人、毆打、心理虐待、強迫婚姻及拋棄孕婦。
早前本南女性遭性侵犯事件曝光后,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在一年后,于去年9月8日公佈本南族少女遭性侵犯的調查報告。
首相在演詞中,沒有提到這些事件,而是宣佈了中央政府將會繼續發展沙巴、讓沙巴人民受惠,而在國家關鍵績效領域政策下,政府至2012年將撥出610億令吉給沙巴州,充作發展水供、電供、道路及貧民房屋用途,這還不包括其他計劃的撥款在內。
我們很高興中央政府關注東馬發展,但遺憾的是,自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新加坡、砂拉越、沙巴合拼組成馬來西亞后,東馬還是有不勝枚舉的內陸地區沒水電供應,沒有柏油路。
政府撥出來的巨額,都去了哪裡?貧窮的各族人民,可以直接獲得政府的幫助嗎?
最令人難過的是,不斷聽到不少無知的土著女性遭性侵。由于基設的簡陋,內陸居民與外間脫節,到學校上課需步行數公里的黃泥路,越河......
很多時候,不是外人要將問題政治化,課題化;很多事,不是有名車坐,有豪宅住的你看不到,聽不到,就不存在。政府或州政府有沒有正視關乎每個人民的民生問題,平民最清楚。

2010年9月15日 星期三

罪案率下跌了嗎?我還是很怕!

   罪案率下跌了嗎?我們還是很怕!
政府最近公佈今年一月到八月的街頭罪案指數相比去年同期掉了37%。就在同一天,我跟兩名朋友談天,巧合的是,大家都有說不完的治安話題,而且都是本身的"恐怖經歷"。
我曾被打劫,劫后一名自稱為警員的巫裔男士途經,騎摩哆載我回,當時眼淚已掛滿臉,媽媽以為我給車撞。
還有一天,抱著年僅9個月的比比,在新村的屋外散步,一名喝醉酒的非華裔男子,以廣東話大罵我粗口,我嚇到往家裡躲。
我的女性朋友,在輕快鐵被疑似外勞者用下體摩擦身體,卻不敢反抗,受折騰長達2分鐘半,時間卻像過了兩年半這樣慢。
另一名女性朋友,在路邊看到一名像似吸毒的男子,正虐待一隻楚楚可憐的小貓,她大聲叫喊,苦苦哀求那名男子放開這隻有血有生命的貓,圍觀者越來越多,那男子拎起貓兒就這樣跑了。
被打劫的,應該報警的,都據實向警方投報了,其他的虐待動物,被外勞性侵,被異族罵粗口...這些都可以報警嗎?警方會如何理會或是保護我們這些小女子們呢?
一個僅有一個小時的午餐時間,三個朋友滔滔不絕,講到口水都乾了,但大家都知道,已發生及未發生的故事都還沒講完。回到家看到報紙,又是一宗“女富商與3友被殺”冷血命案。
我們都不明白,為什麼當政府一再強調已加緊人手巡邏,增設警亭,罪案率下降了,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罪案還是沒有停止過?
很多女性朋友,擔受被劫及受性侵,已拒絕乘坐公共交通了,也不敢獨自去走街,入夜后也很少出門,大家對于自身安全的擔憂,已將近像患上憂郁症般,不時感到憂心及沒有安全感。
那些常出入有官車,有司機及保鑣的人士,應該很難體會常需在街上步行及搭公車的平民的內心感受。無論如何,應該向警方投報的,我們都做了,我們接下來的生命安全,就交給警方。
我們已沒有其他選擇,我們唯有相信警方及政府有保護我們的能力,因為祇有這樣我們才能有繼續樂觀生活的信念。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喲!沙巴人當澳洲財長

最近看到報導,得知大馬出生的澳洲前氣候變化部部長黃英賢調任財政部長。心裡是感到有點意外,但沒表現出來,反而是坐在對面的女同事,張大了嘴巴驚訝地說:"沙巴當了澳洲的財長喲!”
我們這兩個大馬小女子,就不約而同地拿著某中文報,一起繼續閱讀有關報導,發現黃英賢是澳洲首位擔任此職的華裔。她掌管的“財政及放鬆管制部門”職位僅較副總理斯旺兼任的國庫部長低。
黃英賢1968年出生于沙巴州,父親是大馬客家人建筑師,母親是澳洲人。她8歲時隨父母移居澳洲。由于早年澳洲種族歧視嚴重,自小就體會到受歧視之苦,因此立志從政,追求社會公平。
我的朋友之所以會驚訝,而我們都會對這篇文章特別關注,全因我們都是女人,還有,因為我這名朋友也出生自沙巴,我們大家都是在大馬出生,所以潛意識中有種強烈的大馬情意結。
可能有些人,看了這報導后,就祇把這當成一個普通的"有關係大馬人”的一項新聞,但有些人卻會認為,年僅41歲的黃英賢,能在移民到澳洲后,當上掌管一國經濟部門的重任,著實很不簡單。
翻看歷史,財政部長的職位曾由華裔領袖,即敦李孝式及敦陳修信出任。在1974年后,大馬再也沒有華人出任財長,這跟政治因素有關,因為華裔政治力量已大不如前。
勿論出任財政部長,即便內政部長,教育部長,國防部長等數個重要的職位,都是由巫統領袖擔任。反觀在外國,種族及性別政治已逐漸地消失,比如黑人當美國總統,女人當總統,外國移民當部長等。
正當許多先進國都早已突破了種族政治框框之際,大馬如今還在一片種族政治旋渦中糾纏不清,最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當許多國家都已從保守走向更高層次的開明政策時,大馬許多政客竟然反而倒退回頭走向保守政治路,固步自封。
在這全球化的資訊時代,人類已跨越國界,種族,已走向沒有國界,種族,性別的平等競爭的發展,唯才是用,選賢與能已是多年前在外國提倡的政策,這造就有關國家人民都會適時的調整步伐,自我提升,以跟世界接軌,與他人競爭。
國內的政黨領袖若繼續為了眼前利益,推行不平等政策,我國的人材將會流失得更嚴重,一個沒有充足人材的國家,也將無法進步,以在國際平台上生存。